行业动态

公司:德为先-良心豆福
电话:0539-2256018
手机:13562944116
邮箱:liangxindoufu@163.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新华路东城现代沿街

《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本片制作精良,7集内容制作耗时13个月,2012年5月在央视首播后,在网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片于2012年7月在台湾公视播出,2012年9月在新加坡星和都会台播出,2012年10月起在香港TVB翡翠台播出。第二季已确定于2014年4月18日播出(详情请参看词条《舌尖上的中国2》)。

《舌尖上的中国》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历时13个月拍摄完成,这也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摄制组行走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70个拍摄地,动用前期调研员3人,导演8人,15位摄影师拍摄,并由3位剪辑师剪辑完成。

《舌尖上的中国》

外文名
A Bite of China
出品时间
2012年
出品公司
CCTV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导    演
陈晓卿
集    数
7集
类    型
纪录片
上映时间
2012-5-14 22:40
播出频道
CCTV-1《魅力纪录》栏目
语    言
汉语普通话
字    幕
简体中文
单集时长
50分钟
出品人
胡占凡
总监制
罗明
总制片人
刘文
解说词
李立宏


目录

  • 1基本信息

  • ▪ 剧情概念

  • ▪ 创作团队

  • ▪ 单集结构

  • 2播出信息

  • 3分集剧情

  • ▪ 第1集 自然的馈赠

  • ▪ 第2集 主食的故事

  • ▪ 第3集 转化的灵感

  • ▪ 第4集 时间的味道

  • ▪ 第5集 厨房的秘密

  • ▪ 第6集 五味的调和

  • ▪ 第7集 我们的田野

  • 4涉及美食

  • 5背景音乐

  • 6获奖记录

  • 7幕后花絮

  • 8业内评析

  • ▪ 完美收官

  • ▪ 侵权事件

  • ▪ 社会影响

  • ▪ 观众说法

  • ▪ 海外影响

 

 

1基本信息

剧情概念

据该片总导演陈晓卿所言,这部纪录片时的目标观众不单止是为喜欢美食的‘吃货’而创作的,观众群体锁定为普通的正常人,并表示该片的目标是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进而感知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陈晓卿说“我们要拍摄的不是名厨名菜,而是普通人的家常菜”,而且表示该片在呈现各色美食之外,《舌尖上的中国》还会展示的是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展示人和食物之间的故事,透过美食来看社会。该片的重要主题是中国之“变”:向观众展示传统农耕的中国,同时也告诉观众很多中国传统正在改变,而有些片中出现的人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代传承手艺的人;所以该片的创作团队在为本片确立了一项选择食材的拍摄标准:“拍摄承载中国人精神的食物”。在张铭欢执导该片其中一集《时间的味道》,一位香港大澳的老奶奶在老伴过世后依然坚持制作着以前与丈夫共同做了几十年的虾酱。张铭欢表示“对于她来说,虾酱已经不是简单的食物,而是她生活和情感的寄托”。

创作团队

《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陈晓卿是《Time Out》中文版、《天下美食》等报刊的美食专栏作者;执行总导演任长箴是纪录片《留住手艺》的执行总导演及《北京记忆》系列纪录片的主编,负责该片所有的拍摄场景和人物选择;总顾问为香港美食专栏作家蔡澜和上海美食专栏作家沈宏非。《舌尖上的中国》的配音解说人是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导演表演系副教授李立宏。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这部记录片定位于“高端美食类纪录片”,第一季只有7集,却耗费了13个月制作,镜头由中国70个不同地方采集而来。而第二季所涉及的美食区域更广泛,包含中国30多个省区市,甚至还包括新加坡美食。陈晓卿受访时表示他们剧组拍摄时都没有曝光自己是舌尖上的中国剧组的身份,并表示导演都要亲自都要吃片中每一道菜。
《舌尖上的中国》中每一集都是由分集导演根据确立了的分集主题再去找寻符合主题的人物故事拍摄。当每个分集主题确立后,分集导演都需要经过3个阶段才会进行拍摄:第一个阶段是“文案写作”阶段,即分集导演看大量有关该主题的书、调查、并写文案;第二个阶段是“调研”阶段确定分集要有什么的美食需要拍摄;最后是根据单个美食去各个地方进行拍摄,并在拍摄地区寻找适合的人物以表达该种食物,承载这个地区的美食的人物故事拍摄。

单集结构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整个分七集完成,各集首先概括了每集各自要点明的主题,随后举例说明介绍各种美食,并在最后该集结束时用主题概括全集。该片执行总导演任长箴表示《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分集设定参考了一本由“慢食运动”创始人卡罗·佩特里编写的书《慢食运动》,并按照其中讲述西方美食学的概念而作出每一个分集;任长箴举例说“第一条提到了植物学,那就是涉及到物种、自然、土地,我就从这一条当中延伸出《自然的馈赠》”,“第十一条就涉及到艺术、工业、人的知识,寻求以昂贵的代价和处理保护、保存食物的方法,其实这个就衍生出《厨房的秘密》”。
 

2播出信息

  1. 2012年5月14日~22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每天22:40《魅力纪录》栏目(全国首播)
  2. 2012年5月28日~6月5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每天17:30左右(《魅力纪录》版本)
  3. 2012年5月23日~29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每天22:00《特别呈现》时段
  4. 2012年6月1日~7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每天19:00《寰宇万象》时段
  5. 2012年6月2日8:00~15:00,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七集连播(节假日编排时段)
  6. 2012年6月18日~24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每天18:00《精彩放送》时段
  7. 2012年6月23日10:00~17:00,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七集连播(节假日编排时段)
  8. 2012年8月31日~9月6日,中央电视台高清综合频道(CCTV-高清)每天21:00(高清版,频道首播)
  9. 2012年9月29日~10月5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每天22:25(标清版,频道首播)
  10. 2012年9月30日11:00~18:00,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七集连播(节假日编排时段)
  11. 2012年10月1日~7日,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CCTV-7)每天11:22(标清版,频道首播)
  12. 2012年11月8日~14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每天19:00《寰宇万象》时段(重播)
  13. 2013年2月9日13:00~20:00,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七集连播(节假日编排时段)
  14. 2013年3月4日~10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每天22:00《特别呈现》时段(重播)
  15. 2012年3月17日11:00~18:00,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七集连播(节假日编排时段)
  16. 2013年5月6日~12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每天19:00《万象》时段
  17. 2013年6月12日10:30~17:30,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七集连播(节假日编排时段)
  18. 2013年8月5日~12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每天22:00《特别呈现》时段(重播)
  19. 2013年9月19日9:30~16:30,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七集连播(节假日编排时段)
  20. 2013年9月27日~10月3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每天17:10左右(《魅力纪录》版本)
  21. 2014年1月6日~19日,中国纪录片播出联盟《纪录中国》栏目(部分省、市级电视台一轮播出)
  22. 2014年1月29日~2月12日,中国纪录片播出联盟《纪录中国》栏目(部分省、市级电视台二轮播出)
  23. 2014年1月31日~2月6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每天19:00《特别呈现》时段(重播)
  24. 2014年4月11日~17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每天20:00《特别呈现》时段(重播)
 

3分集剧情

第1集 自然的馈赠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详情请参考[1]】

第2集 主食的故事

主食通常提供了人类所需要的大部分卡路里。中国人的烹调手艺与众不同,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致主食,都是中国人辛勤劳动,经验积累的结晶。然而,不管吃下了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详情请参考[2]】

第3集 转化的灵感

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详情请参考[3]】

第4集 时间的味道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为了保存食物,我们虽然已经拥有了多种多样的科技化方式,然而腌腊、风干、糟醉和烟熏等等古老的方法,在保鲜之余,也曾意外地让我们获得了与鲜食截然不同、有时甚至更加醇厚鲜美的味道。时至今日,这些被时间二次制造出来的食物,依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并且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详情请参考[4]】

第5集 厨房的秘密

要统计中国菜的菜品数量、毫无争议地划分菜系,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烹炒煎炸蒸,火候,食材,调味……有时候,这些显得简单,有时候却又无比复杂。中国的厨房里,藏匿着什么样的秘密?是食材,佐料,调料的配比?是对时间的精妙运用?是厨师们千变万化的烹制手法?这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详情请参考[5]】

第6集 五味的调和

不管在中餐还是在汉字里,神奇的“味”字,似乎永远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除了舌之所尝、鼻之所闻,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也就是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道的,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包括中国人的心。【详情请参考[6]】

第7集 我们的田野

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从古到今,这个农耕民族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活动和非凡智慧,无处不在。【详情请参考[7]】
 

4涉及美食

第1集 自然的馈赠
烤松茸;油焖冬笋;雪菜冬笋豆腐汤;腊味飘香腌笃鲜;排骨莲藕汤;椒盐藕夹;酸辣藕丁;煎焖鱼头泡饼;煎焗马鲛鱼;酸菜鱼;松鼠桂鱼;侉炖鱼;诺邓火腿;炮弹鱼;螺蛳粉;蒜烧池子鱼
第2集 主食的故事
刀切馒头;三色开花馒头;椒盐葱花卷;干炒牛河;腊汁肉夹馍;羊肉泡馍;兰州牛肉面;岐山臊子面;竹升面;粽子;梭子蟹炒年糕;豆角焖面;芹菜猪肉饺子;印花清明团子;黄馍馍;馕;黎平米粉;菠菜面;云吞;捞面;脚板年糕
第3集 转化的灵感
大煮干丝;豆腐脑;杏仁奶豆腐;迷迭香烤羊排;酸菜白肉;酸菜水饺;毛豆腐;糯米酒
第4集 时间的味道
老鸭煲;虾酱、虾膏;醉蟹;金华火腿;苏式酱汁肉;梅菜烧肉;酱鸭;苗家腌鱼,苗家腊肉臭桂鱼;折耳根炒腊肉;腊味煲仔饭;蜜汁叉烧;腊肠;辣白菜;南安腊鸭;刀板香;蜜汁火方;香烤乌鱼子
第5集 厨房的秘密
香菇灌汤包;蒸蛋饺;西湖醋鱼;咸鸭蛋;葱烧海参;金丝虾球;剁椒鱼头;炸臭豆腐;红烧狮子头(葵花大斩肉);大烫干丝;糖醋菠萝排骨;汽锅鸡;粉葛蒸肉;均安蒸猪;酒酿火方;紫炝虎尾;素汤;文思豆腐;鉴真素鸭;新式大闸蟹;云雾鸳鸯龙井虾仁
第6集 五味的调和
茶香烟熏鸭;香菜陈皮鸭;小笼汤包;无锡酱排骨;冬瓜老鸭汤;盐焗鸡;糖醋排骨;鱼香肉丝;泡椒鸡杂;麻辣豆花鱼;麻婆豆腐;麻辣水煮鱼;糖葱;梁溪脆鳝;蟹黄小笼包;手推馄饨;肴肉;藤椒鱼;紫菜蛋花汤;鱼丸紫菜煲;白切鸡;清蒸鱼
第7集 我们的田野
糯米团;香橙烤鱼;腌鱼;酸汤鱼;烤蚝;红烧珍珠鲍鱼;海胆水豆腐蒸蛋;角瓜馅饺子;清蒸大闸蟹;靖江蟹黄汤包;红烧肉烧芋头;酥油炒青稞;锅烧鸭;酸汤鱼;葱烧海参;赛螃蟹;蟹黄汪豆腐;糌粑
 

5背景音乐

说明:(1)《舌尖上的中国》背景音乐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原创音乐,版权音乐,引用原声;(2)《舌尖上的中国》原声音乐大碟(即原创音乐),全部由中国著名青年作曲家阿鲲(Roc Chen)操刀谱曲制作完成,共19首。
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背景音乐
原创音乐版权音乐引用原声
(1)劳作的春夏秋
(2)水与火的艺术
(3)才下舌尖,又上心间
(4)时间的记忆
(5)厨房的交响曲
(6)劳动人民的平凡,与伟大
(7)夕下
(8)耕种速写
(9)舌尖上的中国
(10)传统与变革
(11)冬藏
(12)东方智慧
(13)原野之风
(14)土地图腾
(15)味与情
(16)水的秘密,城市的声音
(17)微观的世界
(18)大自然的法则
(19)平和的心
(1)彩蝶舞夏
专辑:京城四季(一)
作曲:何真真
(2)初夏雨后
专辑:京城四季(一)
作曲:谢明祥
(3)追梦
专辑:THE TRAILER COLLECTION VOL. 4
作曲:Robert Etoll
(1)Tambour Battant
专辑:Le Peuple Migrateur鸟的迁徙原声
作曲:Bruno Coulais
(2)Lóri
专辑:Kurr
作曲:Amiina
(3)Heart of GLICO
专辑:Swallowtail Butterfly燕尾蝶原声
作曲:小林武史
(4)Shangba-La
专辑:eMao
作曲:张大为
 

6获奖记录

2012年10月11月至14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日本放送人会、韩国导演制作者联合会举办的“第十二届中日韩三国制作者论坛”在韩国庆州市举行。会上《舌尖上的中国》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誉,并获得“制作者大奖”。纪录片评委会主席认为,该部纪录片制作精良,具有较高的国际化制作水准。通过这部纪录片,观众不仅看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看到了一个富有活力的中国。[8]
2012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烹饪协会与河南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厨师节在河南开封举行。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厨师节”上,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首枚“中国饮食文化传播奖”,以感谢该纪录片为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餐饮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中国烹饪协会会长苏秋成认为,《舌尖上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揭示了中国人民在饮食上的探索、研究、创新和贡献;带动了中国餐饮业的快速发展,重新彰显了中国烹饪大国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正如央视纪录频道项目运营部主任,该片的总导演陈晓卿先生所言:“我是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这个纪录片的”。真诚是艺术的第一要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自己相信才能说服别人,这也是该片得到无数好评与荣誉的“秘诀”。[8]
2012年10月28日,“第七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在天津举办,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获得年度最高大奖——“年度社团文化贡献奖”。
“中国元素创意大赛”由中国广告协会主办,是中国国内唯一一个以复兴中华文化、重建民族自信为使命的创意大赛;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本国元素为主题,进行全球性、持久性国际创意的大赛。文化贡献奖是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的最高奖项,颁发给该年度最具中国元素影响力、为中国文化的弘扬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个重大事件,以及年度的人物、品牌和社团。评委会专家在颁奖盛典上一致认为:“《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一套电视节目,更是一篇充满强大企图心,极具突破勇气和文化阅历的美食史诗。《舌尖上的中国》,是脑尖上的创作,刀尖上的锋锐。”[8]
 

7幕后花絮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坦言向BBC取经,颠覆中国纪录片
尽管有着浓重的民间和乡土中国视角,但这些没能阻止《舌尖上的中国》被定位为一部具有国际水准并能走向国际的纪录片。它的叙述语言,它的镜头节奏,它讲故事的方式,都明显是对过往中国纪录片的一次刷新和颠覆。
向BBC取经
任长箴愉快地承认了自己对BBC的模仿,“因为人家先进。我并不觉得我可耻,我倒觉得自己模仿BBC,你们能看出来说明我模仿得到位”。
团队的人都知道任长箴那句口头禅:“因为人家先进。我并不觉得我可耻,我怀有敬意的学习BBC,观众能看出来说明我学习得到位。”她自己就是这么做的。《人类星球》是BBC在2011年推出的一部讲述人类如何征服这个星球的片子,尽管是讲述自然,但每一种自然都有人的命运参与其中。为了拍《沙漠》一集,主创人员把全世界的沙漠都走了一圈,但片子根本不讲沙漠多大面积这些东西,而是先讲撒哈拉沙漠中两个女子如何带着她们的骆驼和孩子在沙漠中找水,教她们的孩子如何通过看星斗知道水的位置;再讲亚洲沙漠腹地人们挖井的故事,甚至可能井还没挖好就被活埋了。
每次面对这样的片子,任长箴都不由心生“差距太大了,距离太遥远了”的感慨。除了看片子,任长箴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BBC的人,但硬是靠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剥落出来BBC很多规律,例如BBC讲人并不讲单个的人,而是讲人际关系中的人:父子、母子、兄弟、夫妻。在《舌尖上的中国》中,任长箴运用了这一点,她也并不只讲卓玛,她讲卓玛和妈妈,也不只讲圣武和茂荣,讲圣武、茂荣和他们的妻子孩子的故事——当人物关系被一一呈现的时候,故事也就出来了。
“我们中国人写东西,从来不注重人物关系,往往都是一个人克服了所有的困难。但这不可能,你一写人际关系,这事儿就有意思了,”任长箴说。
  • “笨拙”地匍匐前行
但BBC的经验并不能解决一切,例如没钱——尽管《舌尖上的中国》投资450万元人民币已经是国内纪录片的“大户”,但若与BBC拍摄《美丽中国》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相比,“这样的比例,你能说什么呢,叙事风格、工作方式可以向BBC靠拢,但钱是实打实的”。
任长箴说,刚开始,整个团队一度有个天真的共识,那就是这个片子一定要用到航拍,结果意见到了陈晓卿那里被顶了回来:“你们知道航拍多少钱吗?直升飞机加一次油上一次天60万!”没办法,于是就上网搜,结果就算私人的遥控式航拍也一次好几万,当然也想过自己跑到香港买一个遥控式飞机,但很快遭到否决:遥控式飞机不贵,但它是要带摄像机的,万一失败了,仍然是大损失……
最后终于在网上看到一群清华大学的学生在做飞机模型试验,摄制组决定把这帮孩子找来,“他们带着垫着泡沫塑料、用牙签和瓶子盖绑着摄像头的模型来了”,试验要拍的是最后一集《我们的田野》里的最后一个故事:老北京张贵春和邻居在自家平房屋顶上吃饺子。
他们在天坛北京办事处旁边找个大平台,任长箴的设想是飞机能从阳台出发再回到阳台,体现在镜头里就是张贵春家的屋顶渐渐变小,旁边的车水马龙,再远处的高楼大厦,更远处的密集住宅……这里是北京,也是我们已经消失的田野。
遗憾的是这次“航拍”最终失败,周围的杨树和鸽子太多了,飞机也没办法制动,“第二次试验借了两床被单,为了飞机回来能缓冲一下。几个人举着被单追飞机,你想想有多乐。”
任长箴曾在微博写道:“我们投资是BBC的二十分之一,但是我们很努力了。技术肯定达不到,立意其实也达不到。”但人们仍然看到了主创团队的努力。正如《舌尖上的中国》第五集《厨房的秘密》所表达的那样,其实一切秘密到最后都是笨拙的甚至漫长的匍匐探索。
  • 纪录片的好时候
这事实上也是央视纪录频道本身面临的现实。
该频道总监刘文坦承,纪录频道成立之初一个很重要的想法就是未来如何在海外争夺国际传播的话语权。
“几十年来,央视在对外传播上基本靠输出,搞交流、搞电视周甚至是频道落地,”刘文曾经在央视四套待了20多年,而多年来四套一个很重要的宗旨就是弘扬中国文化,但都是非常高大非常抽象的表达,客观地看,效果并不突出。这一现状也促使央视在思路上做出改变:如何能在国外主流电视平台的黄金时段更多地播出关于中国的纪录片?还是得靠市场,因为只有心甘情愿花高价买来的片子才可能放在黄金时段播出,这就要求中国纪录片必须尽快在国际化和市场化上探索一个可行的传播途径。
于是有了纪录频道成立之初对选题的拓宽,不再是单纯站在外宣上的立场和角度,而是希望在选题题材和纪录片类型上有所延展,例如过去历史文化类的题材太多,现实题材太少。另外一个问题是:中国文化在纪录片上到底应该如何表现?大段的深情告白也许比不上一句:中国人用筷子吃饭。从这个角度看,《舌尖上的中国》的出现恰到好处。
央视纪录频道制作的纪录片已经成为台里赠送给外方参观合作的最好礼品。刘文同时也预测:未来三年,央视在国际上开始崭露头角的主角肯定是纪录片,尤其是现实类的题材。
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纪录频道下一个重点会是《超级工程》,一部关注一批中国正在建设的高难度大工程的片子,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叙事方式,“它是国际化的品评式,而非以往的颂扬和赞美。换句话说要把倾向放在故事里,让观众感受并得到结论,而不是你一开始就摆出结论然后用故事来佐证它。目前需要扭转的恰恰是这个行业长期以来养成的宣传意识。”
据透露,接下来央视纪录频道也将在运作模式上有所拓宽,现实自然类纪录片《云和梦之间》会请来1989年曾拍摄《云之南》的费尔·阿格兰导演,关注中国环保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所以我们必须要将《舌尖上的中国》放在更大的背景下去看:2012年央视纪录频道成立,然后是央视一套改变收视为王的理念在次黄金时段开辟“魅力纪录”时段——用刘文的话说就是,《舌尖上的中国》除了自身的内容和专业品质,还赶上了好时候。
 

8业内评析

找寻对中国美食认同的交集点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每一集的主线采取了碎片似的剪辑方式,进行了不同地域之间的组合和嫁接,讲述了同一种食材在天南地北之间的变化,这部纪录片用味道营造出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从文化角度所探讨的问题并不只是“吃”这么简单,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中国人“吃”的传承和变化已经逐渐凸显出它特有的国人气质。
《舌尖上的中国》是美食献给普通劳动者的颂歌,不见“烹饪大师”,不见“美食专家”,更没有“厨艺大赛”,有的是手工挖莲藕、两小时采竹笋、全中国只剩5人继承的高跷式捕鱼,70多岁吉林“鱼把头”、卖黄馍馍的陕北老汉、陪外婆制作年糕的浙江慈城小姑娘。《舌尖上的中国》悄然传达出几千年来中国人在劳动中所产生的智慧思考以及味觉审美,每一道食物都能勾起观者的浓浓思乡之情。正是因为这些,才使这部纪录片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感召。[9]
文案创作运用
该片的宣传负责人表示这个文案是经过陈晓卿一遍又一遍的删改最终成型,《舌尖上的中国》的文案创作,事实上也是使用了国际纪录片的基本创作习惯。
在《舌尖上的中国》里就大量采用了这样的叙述方式,比如说第一集中的“鱼把头”已经70多岁了,他这次带领大家到冰面上捕鱼,他到底能不能打到鱼呢?正当观众看着渔网被慢慢拉上来的时候,此时镜头一转又跳到其他地方,这就给观众造成了一个悬念,要接着把后面的故事看完。魏克然还说:“先要有想法,然后再要有图片,最后是文本,就像DNA曲折的螺旋上升。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怎样曲折你的故事。这才是最关键的!这一点实际上和电影制作类似,你所做的是把好莱坞和新闻进行混合,或者说是平衡。就像中国的‘阴阳’。”
《舌尖上的中国》它之所以能够吸引眼球,其投资和制作水准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方面是它并不是单纯只讲述美食的纪录片,它是把美食当做一个媒介,通过这个普通的媒介找到与这个媒介相关的、能够令大众热情讨论的东西。比如说传统价值观、人际关系、生存状态甚至是哲学思考,都能够通过这样一部片子表达出来。[9]
主题推介会
2012年4月2日,在戛纳电视节期间,央视纪录频道主题推介会上播放了《舌尖上的中国》《南海Ⅰ号》《故宫100》《丝路》和《超级工程》5部纪录频道原创大片,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充满活力的中国。
在推介会现场,法国纪录片公司的卡特琳娜女士看完《舌尖上的中国》和《故宫100》的片花后称赞说,片子精彩,质量很高,具备世界水平,她有意购买。[10]

完美收官

导演陈晓卿表示“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这个纪录片”。真诚是艺术  的第一要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自己相信才能说服别人,这是该片得到一致好评的“秘诀”。[11-12]
2012年5月22日,该片在播出最后一集《我们的田野》后完美收官。很多观众表示,短短7集显然没有过足瘾,很多故事似乎没有讲完。对此,导演陈晓卿表示,“纪录片生产有它的规律,要按季度来推,这季完了,我们很快会做第二季,还会有第三季。”
《舌尖上的中国》将会在年底开始拍摄第二季,《舌尖上的小吃》届时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小吃”或许将成为片中主角。


上一个:一场考试折射餐饮行业新动向     下一个:沂水电视台《身边》栏目专题采访:德为先-良心豆福,豆腐哥,专题报道。
相关阅读:
  • 德为先良心豆福新店装饰效果
  • 周光明和他的良心豆腐
  • 济南千佛山医院微爱远行
  • 微爱公益 感恩戴德
  • 沂水电视台《身边》栏目专题采访:德为先-良心豆福,豆腐哥,专题报道。
  • 食品药品安全当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
  • 友情链接: 良心豆福 卓群网络 木业网 临沂板材

    电话:0539-2256018 邮箱:liangxindoufu@163.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新华路东城现代沿街 Copyright © 2014 德为先-良心豆福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21021715号